合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加为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创新运营,“活”了美丽乡村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3-04-19    浏览量: 1133    [ 关 闭 ]

 

  进入4月,在黄山市徽州区千年古村西溪南,绵延4公里的枫杨林湿地迎来最美季节,新绿涨满、春鸟啁啾,与枕河人家倒映水天之中,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小桥流水、田园牧歌,演绎着“烟雨徽州”的独特韵味。而风景外的慢时光、休闲客,源于徽州区对传统村落的价值重新认知和创新运营。

  整合资源

  重构“美丽乡村”新价值

  无人驾驶飞机、森林音乐会、创意市集;民宿、咖啡屋、研学社;创意人才落户85人、社会资本注入2.5亿元、年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西溪南的变迁,是黄山市徽州区探索乡村运营的一个缩影。

  “自2012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徽州区共投入各类资金6.53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全区38个中心村已有30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徽州区委副书记、区长汪长剑告诉记者,通过调研,区里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徽州传统村落有生态和文化的先天优势,而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美丽乡村的价值如何变现?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后期管护主要靠财政投入,如何增强造血功能,促进乡村可持续健康发展?

  “摆脱财政依赖,激活内生活力,是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后半篇文章’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汪长剑说,突破口在于乡村运营,通过上下联动、业态策划、村庄规划、项目导入、产业植入、品牌营销、形象提升、人才培育,重点破解“钱”与“人”两大制约因素。

  乡村的资源有哪些?一类是有形资产,主要指房屋、土地等可经营、可流转的村落附着物,包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资源开发后沉淀的资产;另一类是包括生态、人文等无形资产。近年来,徽州区各地乡村资源开发虽有一些村集体自主经营或零星社会资本进入,但复合型产品较少、整体牵动性不强,依然存在“有美丽无特色、有想法无办法”的问题。

  从去年起,徽州区谋划实施“村落徽州”保护利用项目,计划投资13.3亿元,深度挖掘整合村落的土地、闲置农房等一切可利用资源,通过评估、确权,引入绿色金融产品,让乡村资产变为运营资本,让抽象的“村落徽州”品牌成为一个个具象的强村富民产品。

  “村落徽州”保护利用项目的构想,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黄山市分行推行的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举措不谋而合。去年5月,该行专门为徽州区推出“村落徽州贷”产品,一期授信3.8亿元,以临河村、坑上村、蜀源村和石岗村为试点,将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打造“艺蔬”临河、生态坑上、康养蜀源、红色石岗4个主题的徽州村落。

  盘活资产

  探索“美丽经济”新路径

  蔬菜装饰路灯、蔬菜长廊、蔬菜文化巷、农耕文化角、儿童主题乐园、蔬菜主题休闲公园……走进徽州区城区西郊、丰乐河南岸的岩寺镇临河村,艺术气息夹杂着乡土味道扑面而来。

  临河是当地有名的省级专业蔬菜村。去年3月,作为徽州区“村落徽州”项目的实施主体,区属国有企业浪漫红文旅集团与村里按6∶4的股本结构,成立了艺蔬农旅集体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推进乡村运营。

  村里的股本从哪来?临河村党总支书记汪屯生介绍,该村以经营权为纽带,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的资源链接,盘活村里的土地、闲置农房、生态步道、休闲公园等资源资产,评估后作为村集体“资产包”入股公司。区属国企与村集体合作,实现了资源、资金、管理、产业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形成了多方协力推进乡村运营的利益机制。

  “我们将利用临河村的枫杨林湿地,植入灯光秀等科技元素,打造乡村休闲生活体验区;建设120亩的‘田园鲜超’示范基地,打造‘临河鲜’蔬菜品牌;修建碇步桥、龙鳞坝,以村里的休闲湿地和有机食材,链接隔河相望的‘茶渔FUN逅’休闲美食区;建设上荫山城市公园,打通村里直通城区的休闲长廊。”徽州区浪漫红文旅集团总经理罗建中告诉记者,这些项目总投资近亿元,都与临河村息息相关,计划今年内全部建成,将重构临河村的区位价值和产业布局。

  据罗建中介绍,在推进“村落徽州”项目中,浪漫红文旅集团在合作方式上分类施策,采用村集体资源资产转让入股、作价入股、托管运营等方式,设立轻资产乡村运营公司;在产业发展上因村而异,立足不同的特色资源,推进农业与生态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农业创意、乡村手工、研学修学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三产融合的“一村一品”;在人才培育上内外结合,挖掘本地人才潜力,培训遴选一批乡村运营带头人,鼓励有乡土情结、能力较强的大学毕业生和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参与乡村运营。

  今年初,徽州区又开始谋划呈坎镇灵山片区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徽州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认为,该区“村落徽州”项目建设,正呈现出从整村推进到区域性成片开发,从单打独斗到区、乡镇、村三级联动,从财政主导到社会资本参与的态势。

  创新机制

  打造“共同富裕”新模式

  又到一年采茶季,清新茶香随微风荡漾。在徽州区西溪南镇坑上村的鸳鸯湖畔,层层叠叠的茶园中,“坑上栖茶”的大型标识牌分外醒目。

  4月11日下午,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代表团一行,专程前来坑上村参观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

  “我们探索出‘我在坑上有亩茶’模式后,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坑上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省选派的第八批驻村工作队队长鲍志国告诉记者,去年,浪漫红文旅集团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租赁了116户村民的170亩茶园,建立智慧生态茶园基地,利用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建立溯源系统,创立“坑上栖茶”品牌,推出“我在坑上有亩茶”市场认领活动。截至目前,已有上海、北京等地的企业和个人,以每年2万元/亩的价格,认领茶园近百亩,仅此一项当年村集体增收70多万元。

  村民汪桂华家有3.5亩茶园,其中1.7亩流转给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他与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流转协议,每年每亩茶园流转费、人工费等纯收入约5000元;没有流转的1.8亩茶园,去年每亩毛收入约3000元,而人力、化肥等成本占了一半。

  “坑上栖茶”品牌一炮打响后,黄山卡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与浪漫红文旅集团、坑上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共同成立新吉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公司,负责坑上村智慧生态茶园基地的运营,并承诺该基地每年鲜叶收购价比黄山毛峰核心产区同期均价上浮10%。

  徽州区“村落徽州”项目工作专班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实施,将盘活传统村落4800余亩土地、茶园和90余户村民的闲置民房,吸引众多市场主体参与项目策划、建设与运营。

  根据该区文旅部门预测,“村落徽州”项目一期完全建成后,4个村合计年接待游客将超过20万人次,每年带来绿色农产品销售、民宿经营等收入有望超过4000万元。同时,直接创造乡村就业岗位和机会超400个,项目覆盖到的村民户均年增收约5万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黄山市分行副行长吴美兰说,徽州区“村落徽州”项目的试点,解决了农村经济“分多统少、分多统弱”等问题,引导带动各地唤醒和活化农村“沉睡资本”。

  目前,黄山市其他区县申报的5个同类项目也已获批,合计授信超24亿元。同为古徽州区域的宣城市绩溪县已参照该模式申报“村落徽州”项目,获批授信1.5亿元。
通知公告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业务指导 | 关于我们 | 产品展示 | 友情链接 | 下载专区

Copyright 2021 主办单位:合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电话:13187589555 传真:13187589555 邮编:230011
地址:合肥市瑶海区恒丰大厦27层 技术支持:一浪网络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60号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3993号-1